發布時間: 2024-03-06 00:39:51 信息來源: 駐德使館教育處
德國大學發展中心(CHE)根據聯邦統計局2022年的最新數據,發布《德國雙元制高等教育——數據分析2024》報告,分析了雙元制高等教育新生、在校生和畢業生的最新數據,重點關注雙元制高等教育當前發展趨勢,并按聯邦州、院校類型和辦學主體、學科領域、學習模式、學位類型、學生性別和年齡以及法律框架條件對雙元制大學進行分析。
一、在校生、新生和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
2022 年德國雙元制高等教育在校生達13.8 萬人,新生4.5萬人,畢業生 2.6 萬人,均創歷史新高。但數據同時也表明,這種結合了學術教育和企業職業培訓的學習形式,仍然是個小眾現象:雙元制高等教育在校生數只占全德大學生的 4.7%。
二、實踐嵌入型學習模式繼續擴大其主導地位
職業教育嵌入型學習模式的重要性出現下降,占在校生的21%,與 2019 年相比下降 6%。實踐嵌入型學習模式(即在學習的同時在合作企業中進行深入的實踐)繼續擴大其主導地位,學習人數占在校生的 75%,與 2019 年相比,增長了 7%。將工作和學習相結合的工作嵌入式學習模式仍然微不足道,只占 4%。
三、綜合性大學重要性下降,私立大學在校生增加
2022 年有 89.7%的雙元制大學生就讀于應用科學大學(HAW),其次是職業學院(Berufsakademie),占8.6%;綜合性大學只占1.7%(2019 年為 8.7%)。
在校生最多的 10 所雙元制大學中,5 所為私立院校。在校生 41%就讀于私立院校,該數據自2019 年至2022 年增加了 5.6%,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國際應用科學大學,2022 年該校學生生人數是 2019 年的三倍,增加了 1.5 萬人。
四、男生數量略多于女生,平均年齡低于大學生
整體雙元制高等教育男生數量占 52.8%,略多于女生。社會學(男女生占比分別為 9.5%和 26.6%)、醫學和健康學(男女生占比分別為4.8%和 17.4%)女生明顯多于男生,而工程學科(男女生占比分別為31.8%和 9.1%)、數學和自然學科(男女生占比分別為20.8%和5.4%)男生明顯多于女生。
雙元制高等教育主要是本科生,碩士很少。學生上學和畢業都較早,在校生平均年齡為 22.6 歲,比德國大學生整體平均年齡(25.2歲)小 2.6 歲左右。雙元制大學畢業生平均年齡為23.9 歲,而同期德國大學畢業生整體平均年齡為 26.3 歲。
五、學科分布情況
雙元制高等教育最受歡迎的學科是經濟和法律(34.2%)以及工程學科(21.1%),其次是社會學科(17.6%)、數學和自然學科(13.5%)、醫學和健康學科(10.8%);對比來看藝術、音樂和設計學科(1.5%)、農林學科(0.7%)、語言和文化學科(0.4%)、師范學科(0.3%)則占比較小。
從雙元制大學生占所有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來看,占比最高的是經濟與法律學科(47283 人,占 8.1%),其次是醫學健康學科(14856人,占 7.3%)、工程學科(29112 人,占5.2%)、社會學科(24256人,占 4.5%)、數學和自然學科(18704 人,占3.3%)。
六、聯邦各州和各校之間差異明顯
各州學生數和占比差異較大。雙元制高等教育在校生最多的巴登-符騰堡州 3.4 萬人,幾乎占全德國的四分之一。北萊茵-威斯特法倫州和巴伐利亞州緊隨其后,分別為 2.2 萬人和1.2 萬人。
各州雙元制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大學生總數的比例差距較大,薩爾州(26.5%)最高,之后為薩克森-安哈爾特州(10.3%)和巴登-符騰堡州(9.5%)。對此比例的決定性影響往往是個別大學,如薩爾布呂肯的德國預防與健康管理應用科學大學。
另一個例子是薩克森-安哈爾特州,2019年至 2022 年間,該州雙元制高等教育在校生增加了約5000 人,是因為斯坦因拜斯應用科學大學(Steinbeis Hochschule)已將其總部從柏林遷至馬格德堡。
七、有待改進之處
雖然雙元制大學生總體滿意度高,但在法律框架條件、認證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、課程結構、學生的協議保障、收入狀況、社會地位以及信息和市場營銷等方面仍有待改進,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:
法律框架條件需進一步明確:應將就業協議作為錄取條件之一,并將對實踐合作機構的明確規定寫入州高校法;減少現有規定的復雜性,使有興趣的學生和實踐合作機構有更清晰的定位。
確定最低收入:聯邦和州與企業及合作伙伴需共同確定一致的最低收入額,雙元制高等教育中的工作應獲得相應的酬勞。
提高實踐階段的質量保障:認證委員會應制定適合雙元制專業實踐階段的質量保障評價標準,特別是實踐成績的換算以及必須與實踐內容相匹配的質量保障。